9月16日,2017年全国胆病高峰论坛在广东东莞隆重举行,来自全国的数百位胆道外科专家、教授汇集一堂,就当前胆囊结石、肝内胆管结石、胆道损伤、胆道梗阻、胆道肿瘤等一系列胆道系统的难点、热点问题,进行学术演讲、讨论,掀起了新一轮胆道疾病大范围、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热潮。 在此次高峰论坛上,“保胆取石”再次成为众多专家研讨的焦点。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刘京山教授、成都军区总医院田伏洲教授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彭健教授、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胡海教授、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杨玉龙教授等多位肝胆外科领域知名专家,纷纷对“保胆取石”给予大力支持,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,给予胆囊健康多的关注与重视。
专家认可 “保胆取石”踏入全新局面 伴随着2017年全国胆病高峰论坛落下帷幕,“微创保胆”取石手术再一次踏上了全新台阶。此次大会上来自肝胆外科领域的领军人物,针对行业中的新观念、新技术、胆囊的基础研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内镜“微创保胆”的发展方向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讨论,为行业的发展出谋划策,有效推动了内镜微创保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。 据了解,开展内镜“微创保胆”手术的医院已经超过500家,每年完成内镜保胆手术30000例,内镜“微创保胆”手术广泛普及、技术日趋成熟。随着医学界对胆囊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,对“保胆取石”技术的不懈探索,取净结石与保护胆囊已经实现了有机结合,临床效果也得到了证实和肯定。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胆囊结石“一刀切”的手术方式将逐步退出主要舞台,“微创保胆”将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主流方法,较大限度保留器官生理功能的微创新理念,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和力荐,为内镜“微创保胆”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康庄大道。
患者福利 “微创保胆”为患者健康护航 胆囊除了贮存、浓缩胆汁,还有调节胆道流体压力、调控Oddis括约肌、维持胆汁酸肠肝循环等功能,对人体的消化和免疫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专科/微创外科主任胡海教授表示,好的技术首先要能解决问题,其次要创伤小,还要能保留器官功能。对于胆囊功能正常的胆结石患者而言,“微创保胆”取石手术是理想的手术方式,能够有效回避胆囊切除术对患者造成的诸如:消化不良、腹胀、腹泻、胆汁反流性胃炎、食管炎、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、胆管损伤、结肠癌与胆总管结石发病率上升等问题,保障患者生活质量,是医疗人文关怀发展的必然。 推动发展 “微创保胆”解结石治疗困境 胆囊切除不仅不能胆道系统再发结石,而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。相关数据显示:在“切胆取石”患者中发现,91.77%的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、腹泻腹胀、免疫力降低、生活质量下降、术后胆总管结石和肝内外胆管结石等问题。研究表明,失去了胆囊提供的免疫作用,切胆后患结肠癌的风险上升了4倍。 作为云南地区内镜“微创保胆”领域的代表性医院,云南医院已经成熟地开展了超过2万例“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”。同时还积力于胆囊重要性的普及工作,通过实际行动让患者脱离治疗胆囊结石只能“一刀切”的现状,帮助患者保护和保留健康的胆囊。 新闻来源:2017年9月19日春城晚报 原文链接:http://ccwb.yunnan.cn/html/2017-09/19/content_1176872.htm?div=-1 |